栏目导航
热点
高温对水稻后期生长的影响及田间管理措施
信息来源:栽培站 录入时间:2013-8-19 人气指数:
水稻在含苞——抽穗扬花期,即抽穗前后10天对温度最敏感,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日平均30℃平均以上就会产生不利影响,生产中通常以日平均温度高于30℃、日最高温度高于35℃为抽穗扬花期热害指标。
孕穗期如逢35℃以上的持续高温,水稻花器发育不全、花粉发育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扬花期遇热害,影响开花散粉和花粉管伸长,导致不能授粉而形成空秕粒;灌浆期高温对水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秕粒率增加,实粒率和千粒重降低。
高温增加植株的呼吸强度,植物器官组织受到损伤,整个植株体代谢失调,最后三片功能叶早衰发黄,灌浆期缩短,表现为“逼熟”现象。
田间管理措施:
灌水降低田间温度:高温(35℃以上)期间,要适时灌水调节田间小气候,使田间气温降低2-5℃,减轻高温对水稻花器和光合器官的直接损害;有条件的地方对水稻田实行早晨灌深水、傍晚灌跑马水的办法,降温效果也十分明显,比单灌深水空秕率减少5%-8%;对秧龄过长移栽及早熟品种已抽穗的田块应立即上深水。
加强受灾水稻的田间管理:对已遭受高温热害的、但仍有一定产量的田块,一要坚持浅水湿润灌溉,后期切忌断水过早,以收获前7天断水为宜;二是增施粒肥,对受害水稻要补追一次粒肥,每亩追施尿素2-3公斤,也可根外追施磷、钾肥,如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也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劲丰等,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作者:栽培站 编辑:nw_zp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