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热点
2013年宝应县小麦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信息来源:栽培站 录入时间:2013-1-30 人气指数:
一、当前苗情特点
由于受让茬、气候、机械动力、市场收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去年全县秋播无论是在进度方面还是质量方面均为近年来最差,加之去年11月下旬以来,低温来得早,雨雪冰冻天气频繁,冬前积温少,导致越冬期小麦苗情明显不及去年,更不及常年,总体表现为:叶龄偏小,茎蘖数偏少,弱小苗比例偏大,苗情不平衡性突出,同时渍害、草害等隐患较多,苗情基础不容乐观。据越冬期(1月20日)调查,全县小麦平均叶龄只有2.4叶,比去年少1叶,基本苗24.2万/亩,总茎蘖数28.2万/亩,比去年少4.2万,只有3万多亩早茬口田叶龄在4叶以上、亩总茎蘖数达到40-45万,11月5号前适期播种的15.5万亩叶龄达3-4叶、亩总茎蘖数达到35-40万,3叶以下没有分蘖的面积67.8万亩、亩总茎蘖数23.7万,群体显著偏小,占总面积的78.6%,其中11月下旬以后播种的4万多亩麦田(约占总面积的5%)平均叶龄只有0.8张左右,叶龄排队为:播期11月5日前5-3.0叶,播期11月6-10日3-2叶,播期11月11日后播种的为2-0.6叶。油菜由于多为十边种植,播栽期受茬口影响较小,适期播栽面积较大,全县油菜苗情略好于去年,平均叶龄14.2叶,绿叶数7.8张,株高35厘米,根颈粗1.5厘米。
二、主要存在问题
1、苗情转化升级缓慢。常年越冬期间我县小麦主茎叶龄可出生1.5-2.0张叶片,每亩可增加10-20万分蘖数。但本年度越冬以来,由于气温较低,虽进程过半,但小麦主茎新出生叶片只有0.6叶,不足常年的一半。与播种同样很迟的上年度相比,生长量明显不足,苗情转化升级缓慢。
2、不平衡性问题突出。10月20日左右早播的田块主茎叶龄达5叶,总茎蘖达50万/亩,11月20日之后迟播的苗还未出齐,主茎叶龄只有0.8叶左右;全县11月5日前播种的一类苗18.5万亩占21.4%,11月5-10日播种的二类苗21.8万亩占25.3%,11月中下旬播种的三类苗46万亩占53.3%,为历史最高。
3、各类灾害隐患较多。由于秋季降温早,影响冬前化除,加之土壤湿度大,适合杂草滋生,因此春季草害化除压力将会显著增加;前期雨水偏多,不少地区小麦已经产生明显渍害,如春季雨水多,则会加重渍害危害;此外,“倒春寒”冻害也是我县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
三、当前及春季田管策略与技术措施
今年是短三春,春节一过,小麦将返青起身,随后将进入拔节期,油菜也将进入蕾薹期,正是麦油产量形成和开展春季高效田管的关键时期。针对当前小麦、油菜苗情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地要突出因苗指导,切实把春季高效田管措施落实到位,努力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力夺今年夏熟粮油丰收。
尽管目前全县小麦苗情相对较差,主要表现为苗小苗弱、茎蘖数不足,但群体偏小对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促大穗十分有利,只要抓好春季返青拔节期田间管理,仍有望夺取夏熟粮油丰收。近期气温已经开始回升,苗情转化升级加快,各项田管措施应尽快跟上。各地要高度重视当前及节后春季田间管理工作,广泛宣传发动,加强分类指导和科学指导,一着不让抓好各项田间管理措施的落实。
(一)明确田管策略,加强分类指导
加强分类指导,就是要根据苗情长势特点,因苗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田管策略。
1、一二类苗田管策略。对群体适宜(亩总茎蘖35-45万)、长势健壮的一类苗,当前管理以清沟理墒为主;对群体基本适宜(亩总茎蘖30-35万)、长势基本正常的二类苗,则以清沟理墒和看苗适施平衡接力肥“捉黄塘”兼顾。一、二类苗的高效管理重点在春季,即返青后拔节前搞好化除,拔节初期防治纹枯病,第一节间定长第二节间开始伸长时(叶色退淡)重施拔节孕穗肥。
2、三类苗田管策略。对于亩总茎蘖不足30万、叶龄在2叶以下、个体偏小偏弱的三类苗,当前应尽早尽快增施促长促蘖肥(一般亩施尿素5-7.5公斤),并加强春季各项田管措施的落实;对于少数群体偏大的旺长苗,拔节前应适度化控,拔节后再正常管理。
(二)明确重点措施,加强科学指导
1、清沟理墒防渍害。“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经过冬春冻融交替和雨雪侵蚀,易造成田间沟系坍塌淤堵。进入春季,“尺麦怕寸水”,连阴雨极易导致田间积水,必须尽早清淤疏通,做到三沟配套,沟沟相通,确保排水通畅,雨止田干,防止春季连阴雨造成田间渍害。
2、控旺促壮防倒伏。对早播、叶龄偏大、苗数过多(预计拔节期最高茎蘖数超过预期适宜穗数2倍以上)的田块,应在返青后、拔节前“冷尾暖头”喷施矮化剂,以控制基部节间长度,提高植株抗冻抗倒能力。在小麦抽穗破口期可施用“劲丰”抗倒剂进行叶面喷施,缩短穗下节间长度,降低株高和重心,提高植株抗倒能力,同时也能提高灌浆速率、增加粒重。
3、切实控制病虫草害。一是及时开展春季化除。受迟播、低温、多雨雪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冬前化除基本未开展。1月23日调查,小麦田、油菜田杂草达标率分别为12%、30%,田块间草情差异大。各地要抢冷尾暖头,掌握在小麦拔节前、油菜抽苔前,气温稳定在8℃以上及时对达标田块进行化除,要抢晴天用药,切实提高防除效果,切忌在寒流来临前后2天内用药,避免冻药害现象发生。麦田,防除禾本科杂草,每亩用5%唑啉•炔草酸乳油80-100毫升或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90-110毫升或8%炔草酸水乳剂80-90毫升于杂草齐苗后对水均匀喷雾;防除繁缕、猪殃殃等阔叶杂草,每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40-50毫升或20%氯氟吡氧乙酸20-25毫升加20%2甲4氯150毫升于杂草齐苗后对水均匀喷雾;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田块,每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90-110毫升加20%氯氟吡氧乙酸40-50毫升于杂草齐苗后对水喷雾。油菜田,防除禾本科草,每亩用10.8%高盖40毫升或24%烯草酮30-40克;防除阔叶草,每亩用30%草除灵50-60毫升于杂草齐苗后对水均匀喷雾;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田块,每亩用17.5%精喹•草除灵乳油90-120毫升于杂草齐苗后对水均匀喷雾。二是适时防治小麦纹枯病。结合春季化除,对病株率达15%-20%的田块及时用药防治,每亩用11%井•己唑可湿粉40克对水均匀喷雾,要用足药量,对足水量,确保药液淋到小麦基部,提高防治效果。三是主动防治油菜菌核病。油菜初花期,每亩用25%咪鲜胺乳油30毫升+22%正盛(增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克均匀喷雾,同时要带药控制蚜虫。四是狠抓小麦穗期病虫防控。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普治一交不动摇”,狠抓抽穗扬花期及时主动用药,选用高效、对路药剂,主攻赤霉病,兼治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最大程度减轻病虫危害损失。
4、普施重施小麦拔节孕穗肥和油菜抽薹肥。一次性施用小麦拔节孕穗肥应掌握在倒3叶期、叶色褪淡、高峰苗下降、基部第一节间基本定长第二节间开始伸长时,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每亩施纯N 4-6公斤、P2O5 2-3公斤、K2O 3-5公斤,以施用“复合肥+尿素”为宜(一般每亩施45%高浓度复合肥10-15公斤+尿素7.5-10公斤)。群体不足的弱苗适当提前,群体偏大的旺苗适当推迟;对于高产创建示范片,在剑叶露尖至破口期再次施用孕穗肥,每亩施尿素5-8公斤。
油菜春季氮肥施用量占一生总施氮量的30%-40%,一般每亩折尿素10-15公斤;钾、磷肥约占总用量的50%,折K2O、P2O5 各5公斤左右。对长势正常的一、二类油菜田,可在油菜薹高5-8厘米时重施薹肥,一般每亩施45%高浓度复合肥15公斤+10公斤每亩施配方肥30公斤+5公斤尿素。对弱小苗或已经脱力落黄的油菜田,可采用春肥腊施,在越冬后期提前追施薹肥,促进春发;也可分两次追施,越冬后期施用返青接力肥促进生长,每亩施尿素7.5公斤,待薹高25厘米左右时再追施一次薹肥。对缺硼田块,每亩叶面喷施0.1-0.2%硼肥溶液50公斤左右,防止植株因缺硼导致花粉败育。初花期可结合菌核病的防治,进行肥药混喷,促进角果膨大结实。
5、及时补施冻伤恢复肥。我县春季气温很不稳定、变化幅度大,易发生冷暖骤变,一旦小麦拔节后遇-1℃--4℃的低温“倒春寒”,持续6-7小时,就有可能导致小麦幼穗冻死或幼穗受冻后变成畸型穗,需提前预案、及时补救。在倒春寒低温来临2-3天后逐田剥查幼穗受冻程度,对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冻死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增施速效,一般冻死率在10-30%的麦田,每亩增施尿素5公斤左右,冻死率超30%的麦田每递增10个百分点,每亩增施尿素2-3公斤,上限值不超过15公斤,以争取动摇分蘖和后生高节位分蘖成穗,挽回产量损失。遇倒春寒冻害的油菜田可酌情补施5-7.5公斤尿素作恢复肥。
作者:mjg 编辑:nw_zp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