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A+ A-】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保护地莴苣菌核病发生与防治
信息来源:安宜镇 录入时间:2015-6-22 人气指数:

宝应县安宜镇北港村1600亩土地常年种植保护地蔬菜,早春30%的大棚生长莴苣,由于连年种植,近年来莴苣菌核病发生越来越重,发病率在10%—20%,严重棚室发病率达30%以上,引起植株腐烂或整株坏死,造成减收10%以上。

一、莴苣菌核病发病症状及规律:

莴苣菌核病主要危害茎根部,最初病部为黄褐色水渍状,逐渐扩展至整个根茎部发病,使其腐烂或沿叶帮向上发展引起烂帮或烂叶,最后植株萎蔫死亡。保护地内湿度高时病部产生密絮状菌丝团,后期转变成黑色鼠粪状菌核。拔起枯死植株一般可在茎根部土壤内看到黑色菌核。

菌核病以菌核和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菌核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0摄氏度左右,土壤湿润、空气湿度达85%以上病害发生重。本地区保护地主要发生在2-5月份,成株期发病最重。连作田、地势低洼、种植密度过大、保护地内放风不及时、偏施氮肥等易发病。

二、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轮作换茬,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保护地适时放风排湿,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进行深翻。
  (2)化学防治。田间发现病情,及时采用药剂防治,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用50%多.菌核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防治时应注意混合用药和轮换用药,喷药时应注意喷到茎基及其周围土壤表面。

 

作者:昌群凤  编辑:by_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