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热点
鹅也是鸭科的水禽,在我国饲养量仅次于鸭,且近年来增长很快。鹅是利用粗纤维能力最强的家禽,也是体型最大的水禽。鹅的产肉性能突出,鹅肥肝和鹅羽绒更是畅销产品。鹅产蛋量少,繁殖呈明显的季节性,当年秋末至次年春末为繁殖产蛋期,夏秋季节休产。许多品种具有很强的就巢性。
一、雏鹅的饲养管理(0-4周龄)。“鸭要腥,鹅要青”,鹅的肌胃和盲肠都很发达,不仅采食量大,而且对青粗饲料的消化力强,对纤维素的利用率可达40%-50%。鹅的体质健壮,抗逆性强,合群性好,适于群养放牧。鹅的生长速度快,在放牧饲养条件下,70日龄可达3.5kg,因此能在短期内经济地提供大量禽产品。
初生鹅体质娇嫩,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差,需要细心管理。雏鹅一般都采用自温育雏进行培育,其方法是利用竹篾(或稻草)编成萝筐,内铺垫草,将雏鹅放在箩筐内利用自身散发出的热量来保持育雏温度。通常室温在15℃以上时,可将1-5日龄的雏鹅白天放在柔软的垫草上,用30cm高的竹围篱围成直径1m左右的小栏,每栏养20-30只,晚上则放在育雏笼内。若室温低于15℃,除每日定时饲喂外,白天、晚上均放在育雏笼内,5日龄后,视气温的变化逐渐缩短雏鹅在育雏笼内的时间。在育雏期间如发现有打堆现象,应及时用手扒散,以防雏鹅窒息死亡。如饲养数量较大,也可以平面供温育雏,主要有电热育雏、火炕式育雏和网上育雏等几种育雏方式,提高育雏成活率。
雏鹅第一次饮水称“潮口”,第一次吃料叫“开食”,应先饮水后开食。如先开食后饮水或连续数顿不饮水,则雏鹅一遇水就会暴饮致病,俗称“抢水”。饮水和开食的时间应有雏鹅出壳后(12-14)h内进行。雏鹅的饮水最好使用小型饮水器,若使用水盘,则水深不超过1cm,以雏鹅绒毛不温为原则。
二、肉用仔鹅的育肥。肉用仔鹅的育肥方式有三种,应根据不同的饲养条件采取不同方法,即放牧育肥法、舍饲育肥法、填饲育肥法。
肉用仔鹅是指育雏结束后至10-12周龄前的中雏鹅。雏鹅经过舍饲育雏和放牧锻炼后,消化道容量增大,消化机能旺盛,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增强,进入骨骼、肌肉、羽毛生长最快的中雏鹅时期。此期的饲养特点是:放牧为主,补饲为辅,每日补饲精料100-150g,充分利用放牧条件,加强锻炼,促进肉用仔鹅的快速生长,适时达到上市体重,采用全进全出制方式。
三、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做好禽流感、禽出贩、小瘟等免疫。
四、提高消毒灭源意识。制定科学消毒制度,定期不定期的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减少疫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