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热点
近年来,在植保体制机制创新上,开展机防统治应该说已经破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认为,推行机防统治是体制创新的要点,在一定程度上基本改变了因缺劳而你防我不防的老问题;机防专业化低尝服务则是机制创新的主要体现,使农民在提倡统防、政府全买单的习惯思维上得到了转变。虽然有了新的突破,但在推进过程中仍受诸多问题和矛盾的制约。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部分农民对统防新体制机制仍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在我镇粮经作物面积近6.8万亩,每年病虫害发生面积在5万亩以上,而目前机防统治面积只有35%。其要因在于受小农意识和传统农业方式以及经济条件等主客观等因素的制约,统防统治这一社会化服务机制使农民接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据调查,全市有近60%的农户仍使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经对80个农户调查和算帐对比,手动器械的工时、药物成本比机动器械高出15-20%,同时防治效果差、农药残留超标、人畜安全受严重到威胁。
二是植保社会化专业组织发育滞后。近年来,我镇植保统防组织主要是靠镇农技中心、村委会、科技示范户开展运作,很大程度上具有行政行为和以示范为主体。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家独立运作的机防民办组织。发育滞后的主要因素:其一,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导致了务农人员的短缺;其二,植保机防是一个苦、脏、险(指药物中毒)行业,再加之报酬不高(一天也就30元左右),所以大多数农民不想干、不愿干;其三,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上存在着缺失。
三是植保社会化服务难度较大。其一,从业人员须具备一定的农业科技知识,如病虫发生时间、生活习性,使用农药的种类、防治方法等;其二,服务对象要求越来越高,如产生药害、防治效果差而造成减产等纠纷问题;其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病虫害种类发生变化快,都给专业化、社会化防治增加了很大难度。
如何进一步推进多元化社会服务,须要在体制机制上不断思考与探索。
1、强化组织管理,规范从业行为。要对现有专业化防治组织不断加以引导和规范,逐步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水平,特别在突发情况下注重发挥和提高机防队应急能力及防治效果。植保部门要对专业机防队实行备案管理,建立以防效为主的统防统治评估机制。。
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技素质。植保社会化服务不是简单的口号,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干好的行业。如果从业,必须要有一定的技术资质。因此,要强化技术支撑,大力开展病虫机防化、专业化服务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服务组织的整体素质。
3、积极支持引导,培植多元服务市场。按照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鼓励乡镇农技人员、农民技术员、农药经销商、科技种植大户等成立植保专业合作社,凡愿意从事并具备一定资质的都要予以大力支持,特别是行政推动,增加投入,让其参与服务市场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