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热点
记“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梁丹凤
信息来源:西安丰镇 录入时间:2012-7-4 人气指数:
梁丹凤,女 ,1981年9月出生,西安丰镇集丰村人。2004年从学校毕业后,放弃了家庭为其在县城安排的舒适体面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创业,先后干过缝纫工、水晶工。
2004年底,西安丰镇苗圃村将下引河北岸的绿草荡原进行水产养殖的600多亩蟹塘进行土地复垦计划改种粮食,2005年初,她偶然一次到同学家做客,看到这成片的、周围环境十分好的几百亩的土地,她想着是发展有机稻种植理想的田块。在餐桌上就和几个同学、同事聊起了她的计划,她的大胆想法得到大多数同学、同事们的赞同。可是她回去后把想法告诉父母,却遭到家庭极力反对,要她打消这个念头。亲戚朋友们也来劝导,你是家里唯一的闺女,你爸好不容易托人在城里替你找了一份既安逸又体面的工作不去做且不说,现在回家重操父辈们多少年来的旧业,干这事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么容易呀。梁丹凤同志天生有一股犟脾气,认准的事就干,干就得干好。家人、亲戚、朋友们多数人不理解她的举动。
2005年5月,复垦竣工的土地公开招标了,标的20万元,她和她的合作伙伴七拼八凑只有2万元,缺那么多的资金怎么办?为了既定的目标,不顾家人的反对,她想到了远在温州办企业的姑父、在南京创业的姨夫,好说歹说向他们分别借了10万元,一举拿下了这620亩的荒瘠土地。
拿下了这片土地后,她随即到县、市请农业专家进行规划,她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县、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原来的荒地变成了田块方整、渠系配套、排灌自如的良田。在生产中,她与她合伙的同事们科学分工、明确职责,严格按照有机稻生产规程开展转换期生产活动。第一年就取得了单产400公斤的好收成;第二年取得了国家有机食品产地转换认定;第三年获得了国家有机食品产地和产品认证。同时,她以绿草荡农场为生产基地,组建注册了有机稻米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企业“宝应县丰盈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在发展有机稻产、加、销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品牌建设。又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登记了“丰莹”牌有机米,进一步提高了该公司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份额。
连续几年来的中央1号文件都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国家把发展农业特别是把粮食生产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更加坚定了梁丹凤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有机稻种植的信心。
几年来,梁丹凤同志非常注重自身修养,工作勤奋、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她深知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搞好有机稻米生产的重要性,主动与当地农民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宁可自己少赚点,也不能亏待当地农民,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年按时交纳土地租金。基地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优先聘请当地农民,工价都高于其他企业的用工工资,并及时兑付工资,从未拖欠农民一分钱,使当地农民既得到了土地租金,又能得到一份不错的工资性收入,当地农民都说她是个“女强人”。
她深知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很重要,在县镇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上都能看到她勤奋学习身影,把学到知识应用到生产中,全面推广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和各类高产配套技术,实行因种栽培,良种良法配套。在品种利用上,重点推广较耐抗条纹叶枯病、综合性状较好的水稻品种丰优香占;使基地优质专用品种覆盖率达到100%、技术覆盖率达100%。
病虫草害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有机稻生产要求很严格,严禁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在县、镇农技部门的悉心指导下,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物理和生物防治为主,采取分区安装杀虫灯、人工除草、稻鸭共作等措施。水稻全程生产使用有机肥,并主动接受上级质检部门的监管。
为提高有机稻生产安全和效率,她在农业机械的投入上毫不吝啬,投入了85万元,添置了大动力的大中拖2台、插秧机4台、收割机1台。所种粮田全面实施机耕、机插、机收,机械化水平达100%。水稻单产达480公斤,有机稻单产显著高于西安丰镇同类有机稻种植平均水平。
所生产的有机稻通过定点加工企业加工成有机大米进入超市、连锁店、专卖店,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当地形成了较大影响,发挥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目前,西安丰镇的有机稻种植面积达到了2000亩,效益年年攀升。2007年、2011年她两次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大户”的光荣称号。
作者:衡德茂 编辑:by_xaf